民國三十一年至三十七年(1942-1948),李廷龍的又一玄孫李氏最后一任族長李蓋五在祠堂東北葡萄甕修建住宅一座,建筑面積2000余平方米,布局與大水井李氏莊園主體相仿,取“高山仰止”之意,定名高仰臺。李蓋五住宅的落成,不僅從點上增加了該建筑群的密度,而且從左右進一步烘托李氏宗祠的中心高度,從大畫面上增加了該建筑群體的對稱、協調和“堂上一呼,階下百諾”的氣度。
高仰臺李蓋五住宅
李蓋五(1888—1952),字勝檀,口吃,外號“結巴二娃子”。清光緒十四年(1888)生,原四川省奉節縣龍門鄉,今湖北省利川市柏楊壩鎮高仰臺人。少年就讀李氏“魁山書屋”(又名“學士廟”,位于今柏楊壩鎮洋坨壩),后考入“成都書院”,學畢返家任馬字鄉(后稱龍門鄉)團總。宣統初,入同盟會。宣統三年(1911)十月初六夜,駐萬夔奉綏巡防管帶劉漢卿響應辛亥革命,派遣部將彭相臣,與革命黨人內外配合,夜襲夔城,殺知縣曹彬蓀。革命黨接管奉節后,其權力由同盟會員李蓋五、王子達、王叔耀、朱左文、李桂生、丁明夫、曾瑞卿、黃興齋、李少元、袁溫伯等組成的“十人團”把持。
民國八年(1919),龍門鄉羅圈壩農民姚正朝聚眾1000余人,組成“神兵”,登壇舉事,在川鄂邊境與官府對抗。李蓋五率民團彈壓,殺其女要首王美良。姚正朝敗走,率殘部投湖北野豬坪神兵。懾于李蓋五民團勢力,姚正朝等8人被野豬林神兵頭領殺害。民國九年(1920)冬,利川磁洞溝農民袁書紳、向延嗣設立神壇,組織神兵,縱橫川鄂邊境150余公里,石柱、利川、萬縣、云陽“四邑聯合團防”與神兵對抗受挫,向奉節江南第七區團防求救。李蓋五遣壯丁500人,由柏楊壩團總許彤階統領助戰。民團死37人,許彤階陣亡,擋住了神兵入犯奉節。
民國十五年(1926)冬,川軍賀國強擁長短槍支千余條,率部自巴東西進川鄂邊境各縣,襲擊駐軍、團防,搶掠槍支、財物。圍攻大 水井時,李蓋五率團防奮力抵抗,并向駐奉節川軍王文雋、駐施南黔軍李曉炎求援。兩軍將至,賀軍佯退。待兩軍撤走,賀軍又從間道突至。李蓋五率民團及民眾700余人退守大水井李氏宗祠。宗祠占地約14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5000平方米。四周城墻高8米、寬3米,全以巨大石灰巖條石修就,上布槍眼炮孔100個,后角碉樓突兀,墻頭兵道連接,十分堅固,易守難攻。賀軍圍攻七天七夜不下,后因有人泄密,祠內缺水,李蓋五與賀國強談判,允給洋錢11000元,長槍30支,達成妥協。賀軍撤走后,李蓋五接受賀國強建議,將原來在祠堂城墻以外的水井按城墻型制用巨大條石圍入宗祠以內。民國十九年水井圍墻竣工,李蓋五在外墻親筆題寫“大水井”三字。
民國初,李蓋五任奉節縣第七區區長,轄尖、馬、水、云四鄉(即柏楊壩、大水井、梅魁、云霧)。民國十八年(1929)李蓋五任奉節縣團務委員會委員長,統管全縣武裝及民團組織。楊森占據川東后,委部屬李中奄任奉節縣團務委員長,李蓋五還鄉任李氏族長,掛縣參議員虛銜。返鄉后,他專攻中醫和書法,在高仰臺家中開設藥鋪,窮人免費拿藥。民國二十八年,李蓋五將原族學“魁山小學”改為“私立龍門魁山小學”,改只收李氏子弟入學為廣收當地民眾子弟入學。并從李氏宗祠公產中每年撥租谷100石(2萬公斤),作為辦學經費,老師工資按時發放,學生就讀一律免費。
民國三十七年(1948),中共川東游擊隊齊南支隊活躍于萬縣、奉節、云陽與利川交界的齊岳山一帶,開展武裝斗爭。國民黨組成“齊岳山清剿指揮部”進行武裝圍剿,懸賞緝拿齊南支隊司令劉孟伉及游擊隊員。民國三十八年(1949)農歷六月,國民黨奉節縣末任縣長屈敬修致函李蓋五,密令協助捉拿在龍門鄉境內地下活動的劉孟伉。李蓋五得令后,暗中與隱蔽在龍頭山保長劉貞康家中的劉孟伉透信,使之化裝順利轉移到柏楊壩、利川城及利川毛壩等地。1949年11月下旬,劉孟伉與中共利川縣委取得聯系,請求駐利川解放軍派出高德峰連隊與齊南支隊聯合解放了柏楊壩,李蓋五以開明紳士身份支持解放軍取道大水井,解放原利川轄區吐祥。同年12月,奉節全境解放,柏楊新區副區長李金斗住大水井,當地土匪乘黑夜偷襲,李金斗入李氏宗祠,宗祠被土匪包圍。千鈞一發之際,李蓋五站在祠堂墻頭,叱退土匪,使李金斗安全脫險。
1950年2月,奉節縣甲高鄉鄉長王復初與回鄉胞弟國民黨哈爾濱軍法廳廳長王學初,以及齊岳山清剿指揮部特務連長王子貞勾結,糾集當地土匪1000余人暴動。3月12日,他們圍攻甲高鄉政府,殺害區長郭學文等人。僅四天,暴動在安坪、青龍、吐祥、五馬、馮坪、朝陽以及恩施板橋等到19鄉瘋狂泛濫,匪眾多達3000余人。奉節縣副縣長韓廣民和干部、戰士、征糧人員84人被匪徒殺害。同時,匪首王學初派陳端甫到柏楊區與龍門、柏楊、楠陽三鄉原國民黨鄉長胡雨霖、李建侯、范小屏、李蔚廷串聯,集合當地土匪準備暴動,并推舉李汶舟出面邀請李蓋五擔任首領。李蓋五深明大義,痛斥李汶舟等人胡鬧,暴動是自取滅亡。并及時向中共柏楊區委書記王書琴報告,區委立即將胡雨霖、李蔚廷一伙逮捕,送利川縣公安局監禁。利川派出一連駐軍支援,使柏楊壩區避免了一場劫難。同年4月,李蓋五以民主人士身份當選為奉節縣第 一屆人民代表會議常務委員會委員、副主席。1951年他再次當選為奉節縣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副主席(駐會)。同年6月,李蓋五由萬縣地區抽調,派往云陽參加土地改革工作,任副組長。
1951年冬,龍門鄉農會多次向奉節縣委要求李蓋五回鄉交清財產,經縣委批準,李蓋五回龍門鄉辦理移交。行前,萬縣地委負責土改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就李蓋五回鄉對柏楊區委書記王書琴作出三點指示:一要保證人身安全;二不準捆綁吊打;三辦完財產移交后回土改工作隊。但李蓋五回龍門鄉后,當地農會卻以其隱瞞財產為由,將他關押在李氏倉屋之內,李絕食絕水,七天后死于倉屋,尸體被民兵火化。當時在奉節縣城開會的柏楊區委書記王書琴聞訊后,立即向縣委匯報,并上報萬縣地委。地委鑒于李蓋五已死,無法挽回,決定將李蓋五之次子保送至萬縣地區財經干部學校學習。
編輯:盧華 責任編輯:譚莉 審簽:古學鋒